产品经理如何分析互联网产品?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层出不穷,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正确的分析其价值和定位,成为国内社区日益关注的主题之一。最近,知乎社区里的产品经理、开发人员针对“如何分析互联网产品”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InfoQ整理了其中的精彩内容供读者参考。

徐乙®

卫哲的3+1思考法
3:
需求是从哪里来的?目标客户是谁?
有多少人有这样的需求?这个需求紧迫吗?
他们的痛是什么?场景是什么?(用产品之前/之后)
+1:
解决之后在网站数据上会有什么表现?

黄而慧 Kent

这是一个我个人觉得很好的例子——作为产品的方便面
解决了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方便面解决了宅男快速填饱肚子的需求。
产生需求的场合是什么?某天半夜,玩网游,刚和队友杀掉一个终极大Boss,忽然感到饿了,需要吃点东西。
产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撕开袋子,用开水泡3min,达到能吃的状态。
技术基础是什么?有一种面,可以用开水短时间泡到能吃的状态;有一种调料,让这个面不那么难吃。
没有这个产品的时候,用户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开水加饼干。
竞争对手是什么?各种能做主食的速食,扩展开,外卖也算,高能压缩食品也算,会做饭的宅女也算。
顺应了什么趋势?部分目标用户越来越宅,越来越懒,自己开火做饭变得很奢侈。

郑麒轩

  • 这个是什么?
  • 它好用吗?(有没有:哇噢~它很精彩!)
  • 其他用户是怎么看的?
  • 它真正地做到它要做的事了吗?
  • 还有什么其他应用价值?
  • 能否跟我的产品整合?有没有合作机会?
  • 整合(合作)会很有价值吗?

……

  • 对了,我是怎么知道它的?其他人呢?
  • 它值得介绍给其他朋友使用吗?
  • 我要不要付费使用?他们呢?
  • 我会一直用下去吗?
  • 它是在圈钱还是圈人?
  • 它现在会很值钱,还是将来会非常值钱?
  • 它烧钱吗?每个月要烧多少钱?
  • 这样的模式划得来吗?
  • 谁投资过它了?多少钱?
  • 团队有明星在吗?

……

  • 同行朋友们知道它了吗?他们怎么看?
  • 如果我在做同样的东西,我会漏什么?它现在缺什么? 真的是缺吗?
  • 我需要和他们竞争吗?如果boss们要做呢?

江洋

是否有用?即是否有用户需求,满足哪部分市场?
对谁有用?即满足什么样的用户人群。
有什么用?即可以创造什么内容,创造什么价值,会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是否好用?该产品是否有自己特色的feature,设计细节及用户体验是否有可学习借签的地方。

乔不弑

请回答前先注意问题是:分析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思路,类似与市场调研中的竞品分析,而不是产品评估。所以你不可能准确了解它的目标用户,产品原则。请勿答非所问。
我谈谈自己看法:

  1. 行业分析。分析行业中存在的主要竞品情况和优势,行业格局,发展前景和机遇。
  2. 产品优势。包括产品潜在优势和显性优势。
  3. 产品逻辑及策略。包括截面与动态分析。产品独特优势,或未来市场价值,或产品的未来发展路线及预测。
  4. 用户体验评价。这个应该和产品评估是一样的。

李幸

分析一款产品,得根据实际环境来决定如何分析。先看战略方向,看投入程度,预估项目本身所能达到的目标。这些都有了,就逐渐缩小范围,开始考虑用户需求、市场需求和数据结构。

如果这个产品是已经存在的,分析时就可以从现有的优势与不足做起,然后看离目标有多远,或超过了多少,未来规划怎样,竞争对手或同类产品所能达到的高度或不足有哪些。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这里,不是单纯地指网络用户,比如一款数据运营型产品,还得考虑内部编辑的感受;比如商业能力高的垂直产品,就得结合“地面客户”的需求。

分析产品不太有定势可言。但是大致能有一些规律可循,就是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分析这个产品来干嘛,分析的作用是什么?对你整个规划有什么帮助?在了解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制定分析方案,就好做多了。

拿我现在做的事情做个例子:我不用考虑产品战略层面,比如到底怎么走移动互联网的路子,怎么把产品跟电子商务结合,那我一上来的分析,肯定是原有产品数据形态、功能设置、交互和体验、包括视觉一些因素啦,这些不涉及到大的转型,分析起来稍微容易些。

余德光

  1. 尽量先找该产品的原型(最类似的产品),这个原型可能是国外的,也可能是其它领域的。在这里实实在在已经存在的这些原型是最有借鉴意义的,同时抄袭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 如果是我,我会再找行业内的人问一圈,问问大家对这个产品的看法,总结这个产品的核心所在。
  3. 如果需要更为详尽的分析,可能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分析框架,比如会运用商业模式模型分析、五力模型、SWOT等等各类框架。比如这篇《深入解读Groupon新型团购》。在运用这些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的时候,有数据的时候尽量用数据说话,没有数据的时候靠逻辑。
  4. 总之,在分析一个产品的时候,我觉得需要找到这个行业内的关键人,总结这个产品的核心要点,并对这个核心要点进行关键分析。要重视二八法则。

王宇鹏

顶楼的卫哲的方法,不是很适用于互联网, 例如触摸手机,,这个需求紧迫吗?  当然不紧迫,在Nokia的塞班平台统治键盘的手机世界有谁会去用触摸屏?
但是当触摸手机出来以后一切都变了。
还有很多例子,例如很多软件,没出来之前肯定没有需求,出来之后大家大呼感叹原来还可以这么用。
我觉得Facebook的工程师驱动文化是最值得推荐的,只要有一个人认为觉得有用或一个小团体几个人觉得有用,而且非常想把它做出来而且也可以做出来,即使是只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开始做吧。所谓需求有多少,市场有多大,用户有多少都是扯淡。
请注意,我们是做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一个不变的方法论就是“变”,那么创新是最重要的,只要是创新的就一定有市场(主要创新肯定是纵观目前市场没有的东西,不是微创新),而且,市场、用户、需求都是直接由发起方定义的,不是用户定义的。引用鲁迅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

ChaoFung

我是学心理的,我想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说。首先这个产品有没有让人一眼看上去很舒服,或能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用户的生理需求。其次,这个产品有没有让用户感到用的简便、踏实,无需耗费或多时间精力,产品要考虑的周到细致、秩序井然,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第三,产品有没有让用户与其他用户产生良好的互动或与产品本身产生良好的互动,产品有没有考虑到大众的行为习惯,是否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满足用户的归属需求。第四,产品能否带给用户提升价值的能力,产品提供的服务是否提升了用户价值,能否让用户感到在使用该产品的过程中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提升(本身价值+心理价值+学习所得价值,这一点知乎就做到了),满足用户的尊重需求。最后,该产品能否让用户成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并成为产品的无形建设者,满足用户的自我实现需求。

读者朋友对“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分析互联网产品”这一问题持哪种看法?欢迎发表自己的意见!

崔康 热情的技术探索者,资深软件工程师,InfoQ编辑,从事企业级Web应用的相关工作,关注性能优化、Web技术、浏览器等领域。